全媒体记者向磊
暑期,恩施土家女儿城游客络绎不绝,随处可见游客身着少数民族服饰沉浸式体验,赴一场文化之约。
今年,恩施土家女儿城开展的“民族服饰变装秀”视频大赛,让前来旅游的各族同胞过足了“幺妹儿”瘾,刮起了一股“最炫民族风”。
近年来,恩施土家女儿城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出了一条特色化、本土化民族团结进步新路子。
民俗表演搭建“三交”平台
夜幕降临,恩施土家女儿城毕兹卡大街中央,身着土家族、苗族服饰的阿哥阿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同胞手牵着手,踏着《土家摆手舞会》的音乐节拍,围着盐水女神像欢快起舞。“插秧”“狩猎”等粗犷的舞蹈动作,酣畅淋漓,游客深深体会到恩施土家族群众农耕生活中的智慧与艺术。
华灯初上,毕兹卡大街的另一头,锣鼓声响起,大型实地情景剧《女儿会·赶场相亲》准时开演。土家吊脚楼舞台前,里三层外三层都是各族游客,赶场接亲队伍吹着唢呐,敲锣打鼓来到吊脚楼前,迎娶美丽的土家新娘。
对歌、哭嫁、送亲……游客跟随表演队伍从舞台追到街尾,情绪也随着土家婚俗而辗转起伏,沉浸在恩施民俗文化的魅力中。
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土家摆手舞会》和土家婚俗《女儿会·赶场相亲》,是恩施土家女儿城的文化“招牌”。近年来,恩施土家女儿城不断探索,将撒叶儿嗬、利川灯歌、恩施傩戏等非遗文化“搬”进景区,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与参与度,搭建起各民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体验民族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细娃儿”“低嘎尔”“嘎式”“拢堆”……恩施土家女儿城美食一条街上,悬挂了许多写有恩施土家方言词汇的小木牌。外来游客一边品尝恩施美食,一边用普通话腔调阅读这些方言,常常引来一阵善意的欢笑。
以民族文化突显特色旅游,以特色旅游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近年来,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致力于传承展示民族文化。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融入景区建筑及景区环境。
恩施土家女儿城被命名为湖北省非遗特色街区,其非遗基地传承展演项目共有28项,其中有恩施傩戏、咸丰南剧、土家撒叶儿嗬、土家打溜子、土家摆手舞、江河号子、利川灯歌、制漆技艺、恩施扬琴等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有恩施土家女儿会、十姊妹歌、吹打乐、穿句子山歌、五句子山歌、滚龙连厢、恩施耍耍、鹤峰柳子戏、巴东堂戏、建始喜花鼓、满堂音、石工号子、竹编技艺、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等14项省级非遗项目,有薅草锣鼓、恩施花锣鼓、高腔山歌、恩施傩面具制作工艺、木胎漆器髹饰技艺等5项州级非遗项目。
恩施土家女儿城聘请23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并发展了一支学员队伍。他们每天以场景行进方式,为游客表演各类恩施州非遗项目,深度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成为展示恩施本土民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饱览恩施土家女儿城丰富的非遗表演后,贵州布依族游客魏翔意犹未尽:“各式各样的艺术展现形式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恩施民族文化底蕴之深厚,恩施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融,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共融共生,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促民族团结进步花开更艳
300多家不同风格的精品店铺、1200间土家民俗风情客栈房间、近80家特色餐馆、30多家地方特色小吃店、50多家时尚潮流品牌店、50多家民族服装体验店……如今,旅游业态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的恩施土家女儿城,年接待游客约490万人次。
截至7月底,恩施土家女儿城今年已接待游客245.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2亿元。经济效益丰收,社会效益逐步显现。近年来,恩施土家女儿城以大、中、小学生为对象,分别开展了非遗文化传承培训、少儿土(家)苗服饰展演、坝漆加工制扇体验、陶艺制作等研学活动,采取拜名师学艺、聘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带徒、请老师讲学等方式,提高演员专业技能,对弘扬和传承土家民族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同时,恩施土家女儿城与湖北民族大学、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广泛动员少数民族待业青年等创新创业、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在园区建成大学生服务站,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孵化了巴人堂、恩施市梦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湖北霸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施南茶局等多个大学生、返乡青年创业项目典型,助力数百名大学生成功创业,服务大学生近万人次。
此外,恩施土家女儿城还搭建展销平台,打造女儿城硒博汇农特产品展销中心,通过入驻企业,展销恩施农产品,销售额每天超过2万元,通过展销中心的订单每年约1.78亿元。脱贫攻坚期间,先后举办多场杭恩东西部扶贫协作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手工技能、残疾人电商等创新创业培训,扶持贫困群体就业创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5722人。
今年7月,恩施土家女儿城被评为“恩施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如今的恩施土家女儿城,不仅是武陵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更是州内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恩施州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