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实验小学 宋 佳
习作指导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最直观的“镜子”。语文学习效果从学生的书面表达就能看出其语文能力的高低。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巧妙为学生搭建“支架”,尤为重要。
巧搭兴趣“支架”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使学生较快进入角色,克服作文“恐惧症”。
比如,在要求学生写一种水果之前,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又热又渴。可是行李里只有一个苹果,怎么分呢?唐僧提议谁把苹果的特点说得详细具体,这苹果就归谁。此时出示一个苹果问学生:“你们想吃这个苹果吗?”学生就会置自己于这个特定的情境,他们的兴趣很自然得到激发。
又如,在指导学生写《猜猜他是谁》时,教师给学生出示一段描写外貌的句子:这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藏青色的梭布衣,提一把九齿钉耙。由猪八戒的形象导入,学生们喜欢,在“故弄玄虚”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力,为后续写作环节营造一个真诚交流的氛围。
巧搭素材“支架”
习作是难题,选材是关键。对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如何正确选择素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写人,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人各有貌,形形色色。课前,教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中观察不同的人,同学、家长、老师、买东西的、卖东西的等等,让学生观察人的言行举止后进行小练笔,老师再出示几段例文,让学生明白该选什么人,写出其鲜明的特征。再让学生继续观察,收集有关人物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做到心里有底,动笔写起来就不会无话可写。
现在的学生最缺的是生活的体验,很多作文内容都是虚构的,没有真情实感。因此,在习作前,让学生先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写真话,诉真情,远离假话、大话、空话,才能让学生津津有味地说出自己实践的细节和内心感受,才能让孩子们喜欢写作,乐于写作。因此,每次习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去参与、体验、观察。
如何依照学生的习作特点设计好一座座“支架”,确实是个难题,需要不断去研究和实践。搭建“支架”对写作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说是写作教学进程的稳固扶手,是学生写作实践的重要帮手,是写作能力发展的有力推手。老师要多为学生设想,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达成目标,让学生都能够动笔写作。当学生习作出现困难时,搭建“支架”,不断教给学生方法,就能让学生写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