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 峻
严家祠堂外观。(资料图)
我们现在看家族历史,不单纯为了了解家族起源、世系传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探讨家族历史衍变中逐渐形成的优良家风,并得以传承和发扬。
大凡一个发展较快、人丁繁衍较多的家族,都会逐渐地总结和形成一套完整的家规家训,来规范族人的行为,建立一套严格的家族社会秩序,以适应生存,使家族融入大社会。对这些规训逐步予以总结、参照、修订完整后,大多会形成文字,或记载于族谱中,或碑刻于祠堂内,供族人遵守,成为一个家族的行为准则。
咸丰严氏,从江西入黔400余年,后又迁咸丰近300年,目前在咸丰已经发展了十三代,数千余人。清光绪三年严氏建成了龙洞严家祠堂,逐步形成了当地一支望族。从省文物保护单位“严家祠堂”保存的严氏家规、家训中,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严氏家族有良好的家风,才使得这一支在县域内并非人口大姓的严氏在当地逐渐成为较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
严家祠堂的正厅两侧墙壁上嵌有石碑数方,分别刻有“创建宗祠序”“宗祠规序”“首仕戒规六条”“祀典严规十五条”“增美奖章六条”“释回惩章十二条”。亭阁前的天井正中鱼池石壁刻有明代王士晋撰写的“宗规十六条”。正是一百多年来逐步形成的一套规训文字记载,管理约束着一个家族的行为规范,才使得严氏在咸丰立足、生根和发展。
这些规训究竟是些什么内容,它对当代社会有没有现实意义,值不值得传承和发扬?
“创建宗祠序”,记载的是咸丰严氏迁徙途径、建祠由来,是由钦赐花翎盐提举司即补贵州直棣州正堂严茂简公撰写的。
“宗祠规序”开宗明义:“体莫备於宗庙”“幽以聚祖宗之灵,明以聚子孙之气”“涣之不可不萃也”“然百其身者百其心,若无赏罚以一之,则萃者将仍涣”“收族敬宗以尊祖之义何在乎!故萃之道在赏罚”。这里的“涣”指家族不讲规矩,就像一盘散沙。“萃”指一个家族在社会上要出类拔萃,就要通过赏罚分明以归一统,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机制。这篇规序是当时四位严氏族长严道明、严道美、严道培、严道贞共同撰写的。
“首士戒规六条”的第一条对家族管理人员的产生、管理人员应该遵守的规则作了严格的规定。“值年首士除经始二人外,务要公正廉直,合族信服者为之,不得徇情私相推代。若无公正廉直之人,则于有力之人众议当之,无力之人决不可任。其假托贤劳,明图锥刀者亦不得议举。”后五条对推选出来的族中管理人员执事的行为作了严格的规范:不可好管闲事,不投鸣者不问;族内族外发生争讼只能帮助有理一方,对外平息争讼,从中剖决,不得挟私武断;管理人员不可犯规,否则合族议处;不许贿赂,祠中公产财物处理要公平,亲疏画一,账目清楚,如有出入由管理人员贴补。“首士戒规”从制度上限制了从事家族管理的人员产生腐败行为,使家族管理人员成为家族的行为标尺,以身作则,严格管理族务。
“祀典严规十五条”对祠堂祭祀祖先等族务活动作了严格的规范,使得族中的族务活动有条可依,有章可循,不乱章法,并且用了“严规”二字强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祠堂的活动规定是非常严格的,不准假借祭祀活动进行挥霍浪费。不准在祠堂饮酒、打牌、吸洋烟、打闹等。轻者则议罚,重者则杖出。一百年来,祠堂里每年都要举行春秋两次祭祀活动,当年有祠堂田产,由人承租交课,作为族中祭祀的用度,平常有专人管理,账务清楚,祭祀时会有一个当年账务公开的过程,让族人监督。严氏祭祀有一套祭祀的程序,参与祭礼的族中子弟先会集中练习,祭典时庄重、严肃、有条不紊,钱粮开支、器物使用均严格按照规定办理,所以每年的祭祀都井然有序。
“增美奖章六条”对族中奖励制度作了规范。祠堂公产用于奖励贤能者,办学教育后代,补贴族中品学兼优的子弟。新中国成立前族中就曾经以公产专门接济培养了几位学生,分别是教师、经商、工农业技术相关的专业。
“释回惩章十二条”对祠堂内部的管理进行了严格要求,尤其对祠中公务往来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规范,规定“祠中公事办事者不可从中图利”“祠中无事之时不得因别事而用祠中酒食”“祠中钱谷有余之时或卖或借不得徇私增减,至于赊拨断然不准”。同时,“释回惩章十二条”中对族人的行为规范也进行了明文规定。
从严家祠堂的规训中可以看出,对族人嫖赌盗窃等不端行为是严厉禁止的,对严重违规的家族成员将予以从严惩戒。当然也公私分明,违规且家法训诫,犯罪当国法处置。“释回惩章十二条”还提倡族人对有过失者“见闻者当面相劝戒,庶几虚实洽心,实者即薄责罚,虚者责及见闻”。
也许是考虑到祠中所议条规犹未周详,恐阅者弗能洞悉,严家祠堂内还刻录了明代王士晋的《宗规》十六条,进一步对族人的行为规范进行谆谆教诲。王士晋《宗规》十六条,与严家祠堂的首仕戒规、祀典严规、增美奖章和释回惩章相得益彰,对族人如何“讲规矩”进一步细化了条文,做到有章可循。
读过严家祠堂的家族规训,再来看社会现实,不难发现一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深深地植根于家族文化中。
一个家族经过历朝历代不同的管治,经过几百年的考验,可以想象严氏家族祖先的目光是如何长远,如此深思熟虑、精挑细选,才形成了这么完备的族规家训,这是多么宝贵的一件家族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