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宗波
近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我州11个传统村落榜上有名。至此,全州共有92个村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中国传统村落被誉为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我州越来越多传统村落入选这一名录,不仅彰显出我州传统村落保护的成效,也展示了我州农耕文化和历史遗存的丰厚。传统村落在传承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上发挥着巨大作用,需要以更大力度加强保护,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价值,着力释放传统村落的文化“软实力”。
保护好传统村落,要守“旧”。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发展的见证,贵在“古”,重在“老”。保护传统村落,关键在于尊重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一方面,要守住“形”,既加大对古民居、古道、古农具等遗存风物的保护,又做好村落传统格局和风貌的整体性保护,在传统村落看得见历史、记得住乡愁。在修复或改造传统村落过程中,坚持按照原工艺、原材料、原形制、原结构等要求进行,避免违和建筑出现,做到修旧如旧。
保护好传统村落,要护“魂”。立足传统村落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流传的典故、技艺、节庆、饮食等的搜集整理,留住传统村落的精气神,让传统村落古韵长存。
保护好传统村落,要育“新”。适宜居住是村落存在之本,传统村落的保护要按照现代生活标准进行“嵌补式”更新,完善村落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环境品质,提升传统村落生产生活设施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展示传统村落“新”面貌,让传统村落更有魅力。
此外,还须增强传统村落自身“造血”功能,激活传统村落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释放传统文化红利,带动传统村落焕发生机,展示新气象。
保护好传统村落,要补“脑”。村民是传统村落及其附着物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是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要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唤醒村民内心深处浓郁的乡愁,引导村民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认知,树立正确的传统村落保护意识,在开展建设活动时自觉规范行为,让其主动参与保护。
深化传统村落保护是一个大课题,既要强化政府主导,又要借助社会之力,动员社会共同参与;既要加强舆论引导,又要健全制度约束。随着全社会传统村落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相信我州将有更多的传统村落因此活起来、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