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华
担当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品质,是人格魅力、工作魄力的体现,反映一个人的尽职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勇于担当不是喊口号,必须具备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硬功夫。
要革除“放空炮”的陋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铁人”王进喜、“企业改革先行者”张瑞敏,无不是上下求索、艰苦奋斗的结果。当前,州委提出“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战略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干”字当头,把使命扛在肩上,才能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要改变“吃老本”的惰性。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如果党员干部不读书、不学习、啃老本,经验主义“打天下”、功劳簿上“睡大觉”,就会成为恩施发展的潜在忧患。有句话叫“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放在党员干部身上,就是不吃理论学习的苦,就要吃工作上的苦。理论指导实践,绝不是一句空话。党员干部不仅要在书本中汲取营养,还要在实践中磨砺本领,不仅要细悟党的创新理论,还要深学业务知识,确保自己不断革新、与时俱进,随时拥有担当重任的“金刚钻”。
发展不够、发展不快是恩施最大的实际,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州最紧迫的任务,需要全体党员干部主动担当、谋求作为。
要敢蹚“深水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人员精减就是“深水区”,党员干部必须要有一往无前的担当精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抓好抓落实。在推进改革时,一定要先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倾听群众声音,做到心中有数;改革推进时,对举措效果一定要刨根问底、掌握实情,抓得好的要及时总结,抓得不好、推进不顺的要及时研究调整,再研究再改革,确保改出成效、改出成果。
要敢打“攻坚战”。过去在脱贫攻坚、污染治理、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等攻坚战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当前,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恩施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喜迎建州4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等新的攻坚战不期而至。各级干部要带头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以坐不住的危机感、等不起的使命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切实把思路变成行动、把目标变为现实。
方法不对,功半事倍;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我们讲担当,既要有担当之能,也要有担当之勇,更要有担当之法。
要在思想变革中“想”办法。没有思想的突破,就不会有发展的突围;没有思想的超越,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没有思想的领先,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浙江桐乡没有畜牧业,却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浙江义乌没有遍地工厂,却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这种“无中生有”,就是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后的结果,就是在解放思想、身体力行、捷足先登的沿海发展路径中找到的突围之法。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的自信担当不断寻求突围方法。
要在反复比较中“选”办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在烽火硝烟的革命生涯中总结出来的工作方法。恩施茶产业一路发展、一路艰辛,从私人小作坊到企业大车间、从遍地品牌到公用品牌、从小农经济到支柱产业,一直在探寻突围的办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复试探,屡败屡战,终于在漫长的探索中找到了做大做强的办法。发展的任务千万重,担当的办法千万条,工作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此路不通,另辟蹊径”的精神,学会凝聚众人智慧,比选最佳办法,不断找到推动发展的最优解。
要在对标先进中“学”办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成为巨人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想成为高人就要活在高人的圈子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恩施产业发展项目资金不足、基层治理办法不多、改革创新制约不少、产业发展后劲乏力,都可以瞄准全国最好、世界一流,学习先进经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断借鉴复制,必然可以“取得真经”,实现“弯道超车”。
(作者单位:中共恩施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