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茶山游览。(资料图)
伍家台茶山叠翠。(资料图)
茶山风光旖旎。(资料图)
观山水,
龙盘虎踞。
锦佳城,
食禄万钟。
——伍家墓志
“皇恩宠锡”
伍家台的名气,缘于一块“皇恩宠锡”的牌匾。
这事得从伍昌臣说起。伍昌臣是宣恩县万寨乡板场村人,他本是一位极其平凡的农夫。可是在他死后,他的墓葬却与“皇恩”扯上了关系。兹有墓碑为证。
墓碑正中刻字曰:
皇恩准锡伍公讳昌臣老大人墓
墓联刻字曰:
观山水龙盘虎踞,锦佳城食禄万钟
其实,伍昌臣一辈子没当过官,一辈子都是农民。之所以与“皇恩”有关,是因为他的茶叶。
伍昌臣幼年时家境贫寒,为了摆脱贫穷的日子,他在自己房屋边开垦了六丘田,种上蓼蓝。开垦荒地时,他无意间发现了几十株野生茶苗,于是,就把这些茶苗移栽在一丘田里,慢慢培育成了一块茶园。没想到用这些茶树叶泡出的茶出奇的好,味甘,汤色青绿明亮。一时间,伍昌臣的茶叶名声传了出去,当地官吏豪绅争相索购。
此时,伍昌臣命中的“贵人”来到了宣恩,他就是山东昌乐人刘澍。这年,刘澍中了举人,本想在省城做官,可是等了两年,愿望落空,只好到偏远的宣恩做了知县。初到宣恩,他心里不免埋怨,这个县城还不如山东一个集镇。但他也明白,要在这个小县城站住脚,就要结识一些朋友。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县城富豪唐仁智。唐仁智是从贵州过来的,满腹经纶,为人敦厚。得知知县大人光临唐府,唐仁智大喜,立即吩咐下人备茶。
“此茶不错,产于何地?”刘澍问道。
“你猜猜?”唐仁智卖了个关子。刘澍猜了全国几处名茶,都不是。唐仁智说:“知县大人,此茶就产在你管辖的地方。”
“不会吧?”刘澍不敢相信。
“就在本县板场伍家台。”
一个月后,刘澍拜访了伍昌臣。两人虽然地位悬殊,却一见如故,成了朋友。不久伍昌臣送了两斤最好的精制毛尖给刘澍。后来,刘澍又将此茶送给施南知府廷毓。
几经辗转,乾隆皇帝也得到了伍昌臣所种的茶叶,结果茶叶因碧翠,宫中赞不绝口而得宠。乾隆皇帝赐御匾一块,并手书“皇恩宠锡”四个大字。此后,凡官员到此匾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伍昌臣的家世来历
伍氏祖籍在湖南长沙县榔栗,这里地势低洼,常遭水淹,多灾荒。康熙年间,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起初,长辈们按伍家族内排行,将这个孩子取名伍启明,但“明”字在清代犯忌讳,要改。
孩子的母亲说“启明”好听,不改,启明星是白天的开始,会带来好运。为避免犯忌招来灾祸,族人一致同意,平时不喊他的学名,叫他“启娃”。
启娃慢慢长大成人,家里依然缺衣少食。启娃18岁那年,长沙县洪水泛滥,榔栗一片汪洋,房屋被冲毁,田土被淹;灾后又暴发瘟疫,启娃父母染病双亡。老家不能住了,启娃只好带着弟弟向北逃荒。
逃荒途中,兄弟两人走散了,剩下启娃孤苦伶仃一个人。他继续向北走,终于从湖南走到了湖北,却没找到一处安身的地方。有山的地方缺水,有水的地方又怕水淹。但他没有灰心,继续向大山深处走去。
一天,启娃来到施南土司地界,在贡水河边找到一个地方。这里山不高,水也不缺,是住家的理想之地。可此地属土司管辖,田土山林归土司所有,在这里安家,启娃有些忐忑,他找到土司衙门,遇到覃姓把总。
因施南土司管辖范围人口较少,满山遍野都是荒山荒土,此时正需要有人耕种。
把总答应启娃的要求,将不毛之地板场给他开荒使用。
启娃赶紧跑到板场,在一座小山丘上搭了个茅草棚,从此在这里住了下来。
一晃20多年过去,启娃因为无亲无友,无钱财无家产,一直没娶妻成家,专心开荒种地。
又过了10年,启娃把茅草棚改建成了瓦房,附近也陆续有了人家。因为启娃姓伍,村民就管这个地方叫“伍家台”,伍启娃则被村里人称作伍启老。
后来,伍启老娶妻生子,给儿子取名伍之良。多年后,伍之良娶妻潘氏,潘氏生育三子,其中长子名文海,大名鼎鼎的伍昌臣就是文海的儿子。
(田勇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