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曾维明 通讯员 刘洋 瞿静
凤凰来兮摆手踏歌。杨官汉 作
恩施老城古韵图。 商守善 作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体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文艺在促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艺创作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州文艺创作持续繁荣,一大批主旋律作品相继推出。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州组织创作推出了一批具有浓郁恩施特色、较高艺术水平、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精品佳作,恩施州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就是在恩施文艺沃土上产生的丰硕成果。
使命担当——聚焦时代发展
全州文艺界不负所托,用心、用情投身到创作生产当中,捷报频传、硕果摇枝,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相继问世。
歌曲《利川红》立足于利川红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用夸张的艺术手段,展现了利川红的独特魅力,助力利川经济发展。
《花开如海》是一部关于当代青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点代面、以小见大,用鲜活生动的文学形象展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巨大成就,对青年一代的人生价值和信念教育意义重大。
报告文学《党的好战士:张富清》以时间为线,以老英雄张富清在新中国成立前浴血奋战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经沉浮、披荆斩棘的系列故事为主要内容,全面翔实讲述了张富清从出生到现在的50余个精彩人生故事。
纪录片《恩施命脉》讲述的是在享有大自然馈赠的背景下,恩施承载了保护数以万计的物种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神圣使命。苍莽山河,以绿色为主线,串联起让恩施人民获得生存依托和灵魂自信的主动脉。
《恩施山水好风光》(组画)以8县市最具代表性的山水、人文为内核,全面、艺术地再现了恩施的名山胜水,作品艺术水准高超。
书法《中华善字经》采用简化字书写,为建始县茅田乡太和街村专题创作,用书法十条屏的传统形式,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思想精髓、仁义道德、孝老爱亲等文明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成为精神文化作品创作生产的示范工程和响亮品牌。
本届“五个一工程”评选的是文艺精品,涵盖纪录片、戏剧、歌曲、图书等门类。获奖作品囊括了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之间首次播映、展演、出版,并在全州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优秀文艺作品。
这些佳作,不仅代表了近年来我州文艺创作的最高成就,更凝聚了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血,是奉献给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食粮。
熠熠生辉——唱响英雄赞歌
在恩施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光荣的红色革命历史,为创作红色文艺精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富矿”。
红色文艺经典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英雄形象,传诵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本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中,南剧《本色》生动展现了老英雄张富清朴实纯粹、隐藏功名、淡泊名利的老共产党员的本色,该剧特色浓郁、唱腔优美、人物鲜活,是传统戏曲艺术在红色革命题材创作上的一次有益探索。
图书《党的好战士:张富清》通过传统纪实和传记写作手法,还原了老英雄张富清的一生。作品描写细腻,具有极强的真实感和画面感,让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那些感人的事迹被再次还原到大众视野。
纪录片《巴东红色记忆》以时间为轴,展示了巴东的红色历史,还原了当年革命活动的历程。纪录片全面讲述了巴东人民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史。
歌曲《山城天梯》用音乐生动展现了20多年前“三峡大移民”这一部雄浑的史诗,回望一路走来的风尘与艰辛,展望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发展愿景。歌词朗朗上口,曲调悠扬大气、抒情委婉,演唱深情动听。
一系列优秀作品,深挖我州红色文化历史“富矿”,创新文艺表现形式,让主题创作突出了我州独特的红色地域文化禀赋。
以历史为笔,以激情作墨,这些发端于我州红色文化源头的作品,每每推出都会激发起全州人民的强烈共鸣,激荡起人们脑海中的红色记忆。“这些作品蕴涵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情怀历久弥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感动着今天的人们,也将感动后来的人们!”观众和读者如是表达。
脚踩大地——立足地域特色
想象力让文艺创作充满激情,而脚踩大地,则让文艺创作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在深入弘扬革命文化、用足用好红色资源的同时,本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也充分彰显了地域文化的魅力。
《门前一口堰》由原生态山歌改编,用民谣风格重新编曲配器演绎,让听众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乡村中土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质朴爱情满怀憧憬的画面。
曲艺《和美建始乡风好》采用本土民族特色丝弦曲牌,婉转悠扬的山歌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时代新风。
《恩施州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丛书》收录了各县市具有典型性的特色村落,并对相应的特色文化进行了记录,对推进乡村振兴、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具有宝贵价值。
《贡水文学丛书》以作者家乡的风物为写作对象,纪实、叙事、写景、抒情交叠,表达了作家、诗人对仙山贡水的无限热爱,凸显了宣恩山水的人文特色。
关注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关注本土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和红色文化,把这些特色优势转化为优秀文艺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将继续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写作、为时代讴歌,创作更多文艺精品,讲好恩施故事,为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