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文化促“三交” -516棋牌

——恩施州内外各族群众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发布时间:2023-08-20 08:35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向磊 编辑:郑晓涵

全媒体记者 向磊 

候鸟,本指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近年来,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等地借力“凉”优势,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避暑游客。这些游客夏至冬归,被恩施人民亲切地称为“候鸟”。

据统计,每年来恩施避暑的“候鸟”超过100万人次。恩施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措并举推动“候鸟”融入恩施,不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如今,在“候鸟”与恩施各族群众相处过程中,温馨的故事处处发生,和谐的画面时时上演,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筑巢

“喜欢这里的百姓,背着背篓的女人,扛着锄头的汉子,光着脚丫的孩子,一切生命的成长,都源于这大山的无私馈赠……”6月26日,2023年中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发布会在利川市召开。启动仪式上,来自宜昌的“候鸟”陈丽娜与伙伴们一起朗诵诗歌《苏马荡里有我的家》,全场掌声雷动。

这首诗歌的创作,源于陈丽娜的有感而发。每年夏天,陈丽娜都会来苏马荡,不仅为避暑,还因为这里有她挂念的“亲人”——在她和其他“候鸟”的心中,这里山好水人更好。多年来,她与谋道的各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地处鄂西南边陲的利川市,夏季平均气温22.1℃,有“中国凉爽之城”的称号,被誉为“天然氧吧”“避暑胜地”。苏马荡,正是利川市谋道镇上一处悬崖边的“候鸟聚居地”,每年都要迎来30多万避暑游客。

“候鸟”谭志高是荆州人,2019年第一次来利川就被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当地人的热情友好深深吸引。

“那时候,我还没买房,住在民宿,一次出门散步,鞋里进了石子划伤脚板,流了很多血,路过的村民背着我去卫生室处理。”谭志高记忆尤深,“忘记问他叫什么了,只记得他没我高,也没我胖,但他当时毫不犹豫就把我背起来了。”

自那以后,谭志高每年夏天都会带着家人来利川避暑,2022年买了避暑房。

“候鸟”们舒适的体验感,源自恩施各族同胞的热情淳朴,也源自恩施州各级党委、政府的用心、用情。

夜幕降临,苏马荡凉风拂面,路边的烤串香味扑鼻,新疆维吾尔族小伙买买提的羊肉串烧烤摊位前,游客络绎不绝。买买提来利川已有10余年,如今他拥有两家铺面,每年夏天在苏马荡开摊。“当地政府帮我们办理了经营手续、解决了子女读书的事情。”

10多年前,“候鸟”们初来乍到,苏马荡还未做好准备,基础设施不甚完善,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小小的苏马荡,居住着几十个民族的群众。10多年来,恩施州、利川市、谋道镇党委、政府不断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市场主体,不断繁荣避暑经济,让各族群众在这里和谐相处。

改造水电路气网、打造绿化景观、组建多支志愿服务队、出台多项措施提升行政服务质效……10多年来,利川为“候鸟”们量身定做的服务不断拓展,既周全,又精细。硬件和软件双提升,让“候鸟”们的生活愈发舒适惬意。

在恩施自治州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故事比比皆是。

利川市团堡镇野猫水村通过一湖、一塔、一亭、一廊等“九个一”为各地“候鸟”提供诗意栖息地,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巴东县野三关镇充分挖掘邓玉麟将军故居、天生石桥等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多次举办篝火晚会、各族同胞联谊会等活动,凉爽的生态资源气候、浓厚的民族文化交流氛围,让他们摘得“全国避暑康养小镇”金字招牌;建始县花坪镇小西湖不断建立健全联系、联学、联动、联治、联心“五联”机制,让“候鸟”变“留鸟”,归属感、凝聚力更强……

诚心待客,用心“筑巢”。多年来,恩施各级党委、政府把“候鸟”当亲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反哺 

8月12日,在极具民族特色的“土家稀奇哥”组合开场舞中,恩施州首届“候鸟人才节”启幕,百余名专家学者和“候鸟人才”代表齐聚利川。

2022年8月15日,利川市举办了首届“候鸟人才日”活动,为优秀“候鸟”代表颁发特别贡献奖,发布“候鸟宣言”,并将每年的8月15日定为“候鸟人才日”。

多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在恩施与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爱上了恩施,在恩施州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6月29日,理工·依林郡“候鸟人才”工作室在苏马荡成立。当天,苏马荡“候鸟人才”活动基地、利川市作协苏马荡“候鸟”分会等组织也相继揭牌。近年来,在苏马荡成立的“候鸟人才”工作室(站)近30个,不仅为“候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也成为当地发展的“智囊团”。

建始县建立400余人的“候鸟人才”库和700余人的建始籍在外优秀人才库,并与100余名“候鸟”专家开展广泛合作,为山区县引才促发展;巴东县大力实施“候鸟人才”计划,充分利用“土硒茶凉绿”资源优势,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约束,采用多种方式借脑引智,打造人才引进“新引擎”。

如今,恩施州快速发展的背后,处处有“候鸟”的身影——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焕春在恩施建立首家院士工作站,为恩施州畜牧产业发展“把脉开方”,还多次帮助恩施对接引资引智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质量认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农艺师胡强,推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院落地鹤峰,指导有机茶叶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推广和成果在鹤峰县转化并成为全国首个“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开耀,牵头微藻有机硒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联合建立富硒微藻示范基地,建立年产10吨藻粉生产线,为恩施州富硒健康农业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恩施各族同胞健康幸福的背后,离不开“候鸟”的付出——

中国地质大学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党支部书记、教授熊承仁,扎根恩施,在滑坡体上建试验场,创新地灾防治技术,守护万千山区同胞生命安全;武汉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皮肤科原副主任兼病区主任孔庆云,助力宣恩县中医医院皮肤科从无到有,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首席顾问、主任医师肖梅,在利川多次开展产科医护人员专题培训,提升产科医疗水平,为新生母婴筑牢健康之墙;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唐宏图,三年间行走于利川、宣恩、鹤峰三地,巧用针刀技术诊治疑难杂症,完成微创松解术近万例……

近年来,恩施州柔性引进“候鸟型”专家人才3000余人,建立“恩施州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为恩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暑来寒往的“候鸟”们,如今已经融入了恩施的山山水水。在这里,“候鸟”与恩施各族群众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互嵌共融,催开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责任编辑:郑晓涵

热图点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