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建州40周年庆祝活动第二次新闻发布会 -516棋牌

发布时间:2023-08-09 09:06 来源:恩施新闻网 编辑:曹贤炜

主题:恩施州40年发展成就及经验启示

时间:2023年8月8日(星期二)上午9:00

地点:恩施州广播电视台3楼新闻发布厅

新闻发言人

夏锡璠  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

田金培  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州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杨盛僚  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许  强  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州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主持人:向红林  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

参加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极目新闻、荆楚网、人民法治、农村新报、恩施日报、州广播电视台、恩施晚报、恩施州人民广播电台、恩施州人民政府网、恩施新闻网、云上恩施、恩施日报知恩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恩施州建州40周年第二次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将向大家介绍建州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就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予以回答。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中共恩施州委副书记、州长夏锡璠先生;中共恩施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州庆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田金培先生;恩施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杨盛僚先生;恩施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许强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恩施日报、恩施州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中共恩施州委副书记、州长夏锡璠先生就40年发展成就及经验启示作新闻发布。

夏锡璠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关心,下面,我围绕恩施州建州40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启示,向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3年8月19日,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建州40年来,全州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携手奋进,在恩施这片2.4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书写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进步、由贫困走向小康的辉煌篇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苦干实干、奋发有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40年牢记嘱托,汇聚了感恩奋进的强大力量。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恩施发展,关心关爱恩施各族群众。2020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勉励我们:“恩施是富硒地区,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把它转化为富硒产业”。这为我州富硒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现场会,出台支持政策、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北京、杭州、武汉等地倾情帮扶,助力恩施加快发展。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东西部扶贫协作、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省内区域协作等政策机遇,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排在全国30个自治州第11位。今天的恩施,处处充满生机活力,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40年砥砺奋进,走出了富民强州的发展之路。恩施山川秀美、资源富集,享有“世界硒都”“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天然氧吧”等美誉。40年来,恩施州聚精会神抓经济建设,地区生产总值从1983年的9.1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402.2亿元,增长152.4倍,年均增长9%,州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三次产业结构由1983年的57.1∶20.9∶22调整到2022年的18∶26.5∶55.5。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全州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700万亩,农业总产值较建州时增长60.5倍,恩施州成功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品牌体系不断完善,拥有5件中国驰名商标、14件农产品地理标志、2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6件地理标志保护证明商标,“利川红”获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特等金奖”,“恩施玉露”传统制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业经济加速转型,“1 8”园区平台快速发展,一批全国500强企业落户恩施,全州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19家,清洁能源、硒产品精深加工、绿色建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烟草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快速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建成3家5a级、21家4a级旅游景区和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业态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康养综合型转变,2022年全域度假人数超百万人,恩施州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州。今天的恩施,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40年攻坚克难,实现了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恩施曾经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占全省的近五分之一。我们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结合恩施实际,深入实施“八个到村到户”“六个清零”“六个全覆盖”,组建2438个“尖刀班”驻村奋战,统筹769亿元财政资金实施扶贫开发,全州10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民群众走上硬化路、住进安全房、吃上放心水、用上稳定电、连上互联网,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州旅游扶贫模式两度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杭恩携手扶贫新模式”入选联合国减贫高级别会议案例。今天的恩施,脱贫成果日益巩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正逐步变成现实。

40年踏浪前行,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稳健步伐。恩施州诞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全州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2009年沪渝高速公路通车,结束了恩施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现已建成沪渝、沪蓉、恩来、恩黔、利万、建恩、宣鹤7条高速公路,总里程达588公里;2010年宜万铁路建成通车,圆了全州人民的百年梦想,现已建成宜万铁路、渝利铁路、黔张常铁路、郑万高铁4条铁路;恩施机场通航23个城市,恩施航空口岸获批正式对外开放,恩施海关正式通关,长江巴东港、清江恩施港列入省级重要港口,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大交通引领大发展,硒博会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出口市场达到110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5%以上。今天的恩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发展活力越来越足。

40年深耕细作,书写了山乡巨变的崭新篇章。恩施州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形成了以州城为龙头、县城为支撑、乡镇集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城镇化率由建州初期的6.7%,提高到2022年的48.38%。州城面貌日新月异,“七纵六横”城市骨架全面铺开,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突破50万人,跻身中等城市行列,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打卡之城”。县城品质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山水园林城、民族风情城、生态旅游城。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乡镇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4g网络综合覆盖率达到98%,固定宽带实现规模以上自然村全覆盖,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达到100%,寄递物流服务网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3%,全州有全国文明村镇2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9个、湖北旅游名村11个。今天的恩施,既有颜值,更有气质,成为近悦远来的宜居家园、旅游乐园。

40年守护生态,擦亮了绿水青山的靓丽名片。恩施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长江中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871平方公里,占全省生态红线面积的26%。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近70%,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8%以上,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清江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恩施州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全省唯一、全国第六个全域“中国天然氧吧”市州。今天的恩施,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绿色生态成为恩施最靓丽的名片。

40年倾力为民,创造了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将80%以上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尽心竭力为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就业保障精准有力,年均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1983年分别增长66.9倍、55.2倍。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考成绩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建成了3所高等院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扩面提标,城乡低保标准、社保待遇标准稳步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由弱到强,建成了5家三甲医院,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34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扎实推进,有效应对疫情、汛情、旱情,法治恩施、平安恩施建设取得重大进步。今天的恩施,发展安全有序、社会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40年红心向党,奏响了团结奋斗的时代凯歌。恩施有2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6%,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区之一。我们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涌现了时代楷模张富清等先进典型,凝聚了同心奋斗的强大力量;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唐崖土司城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成就,恩施州两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今天的恩施,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40载栉风沐雨,40载春华秋实;40载波澜壮阔,40载辉煌成就。恩施州40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国家民委等中央部委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农业农村部等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等对口城市倾情帮扶的结果,是省直各部门、各兄弟地市鼎力支持的结果,是恩施州历届党委、政府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同心拼搏的结果。

40年的发展历程,深刻启示我们: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保证。40年来,恩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伟大实践,全州经济实力由弱到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恩施与全国一道,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开创恩施更加繁荣富裕、辉煌灿烂的明天。

二是必须始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40年来,恩施州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方位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理念深入人心,广泛凝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只有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才能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民族团结“同心圆”越画越大,实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三是必须始终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40年来,恩施州各族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州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越过越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不够仍是恩施最突出的问题,只有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加快推进恩施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才能带领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立场。40年来,恩施州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改善民计民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全过程,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发动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扎实推进共建共治共享,人民生活幸福指数逐年攀升。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大的依靠。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更好实现恩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彰显“土、硒、茶、凉、绿”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国硒产业高地、华中地区清洁能源基地、华中地区现代中医药产业基地、华中地区现代烟草产业基地和特色型区域中心城市,奋力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恩施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夏锡璠先生!40年的奋斗和发展,恩施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党的民族政策在恩施州的生动实践,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历史经验,相信恩施州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媒体单位名称。

新华社记者:我们了解到,恩施州在州庆前夕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请问效果如何?网友普遍关心,州庆期间,还有哪些庆祝活动?相关筹备工作进展如何?

主持人:谢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州庆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田金培先生回答。

田金培:感谢在座的各位新老朋友,也非常感谢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们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恩施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个主题,按照“隆重、热烈、务实、节俭、平安”的要求,突出政治性、时代性、群众性,把州庆活动作为“四个平台”,开展了系列活动。

一是把州庆作为有效的教育平台,全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我们召开了恩施州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举办了在恩高校青年学生、民营企业家、一线产业工人以及各民族代表人士系列座谈会,通过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二是把州庆作为有感的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我们举办了近年来全州最大规模的工间操比赛——幺妹儿带你慢慢儿耍,全州400多支代表队、近1.5万人参加,线上播放量达4亿次;举办了近年来全州最高规格的篮球赛——“恩ba”篮球赛,45支队伍、630余名运动员参赛,网上点击量突破千万人次;举办了近年来全州最具影响的快闪活动,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深圳、武汉等六大城市及州内各地开展了22场快闪活动,参与的州内外群众超过百万人次。

三是把州庆作为有形的宣传平台,进一步扩大恩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外宣传与对外宣传同步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发力,线上推荐与线下推荐有效结合,全方位展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恩施州40年来的发展成就,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在这里,借此机会,特别感谢在座的媒体朋友们对我州州庆活动的关注和支持!我们还发布了庆祝活动形象标识(logo)、吉祥物。目前,正在推出恩施州形象展示片、主题曲和推广曲,让大家更多更好地了解恩施。

四是把州庆作为有力的发展平台,进一步增强恩施的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以建州40周年为契机,重点谋划实施了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数字经济产业园、武陵山区域医疗中心等一批涵盖工业、基础建设、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的重点项目,为恩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力争“干出对得住建州40周年的业绩”。

以上,是州庆前期开展的系列活动。

州庆期间,也就是8月18日至19日,我们将集中开展庆祝大会、成就展览、慰问演出三项主体活动。此外,我们还将举办县市群众文化活动周、恩施土家女儿会,以及集邮展、摄影展、美术展等活动,真诚欢迎各界朋友共同参与。

目前,州庆进入倒计时阶段,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们将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作风,精益求精,努力把本次州庆活动办成“讴歌时代、感恩奋进的盛会,展示形象、彰显特色的盛会,抢抓机遇、推动发展的盛会,团结奋斗、凝聚力量的盛会”,并以此为新的起点,再次书写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田金培先生!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请问建州40年来,恩施州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取得哪些成绩?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

主持人:谢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许强先生回答。

许强:谢谢你的提问。

近年来,恩施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纲”和“魂”,引导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全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推动力,在示范州、示范县市、示范乡镇、示范单位创建上持续精准发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现新气象,谱写了各民族团结和睦、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时代新篇。2016年、2023年恩施州两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新时代10年,8县市全部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在全国30个自治州中率先实现全域创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恩施州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战略性任务、全局性工作、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来抓,创新机制,突出特色,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二三六”工作推进模式。具体来说,“一”就是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条主线。“二”就是扭住“富口袋”和“富脑袋”两个关键。我们举全州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并举”,促进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我们2022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84元,年均增长10.9%,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同时,一体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员、干部、国民和社会宣传教育,全力建设和融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族人民心怀感恩,精神生活更加富足。“三”就是创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等项目,探索推进“以创促融、以庆促融、以旅促融、以茶促融、以硒促融、以援促融”。“六”就是一体推进“规划引领工程、学习宣教工程、文化浸润工程、基地建设工程、示范创建工程、典型培树工程”六大工程,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持续打造“硒都石榴红”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恩施品牌。

谢谢!

主持人:谢谢许强先生!因时间关系,下面还有最后一个提问机会,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湖北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恩施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现在,又在大力推进“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请问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主持人:谢谢湖北日报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杨盛僚先生回答。

杨盛僚:谢谢这位记者朋友提问,我就我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成效作简要介绍。

一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我州坚持生态为本、保护优先,持续筑牢生态屏障,刷新绿水青山颜值。2022年,恩施州生态环境状况指数79.85,州城空气质量在全省13个国考城市中率先达标并连续4年稳居第1;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100%;18个国控断面水质连续3年进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337个)前30位。恩施州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二是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我州大力发展“茶烟菜药果畜粮蜂”八大农业主导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烟叶、茶叶、高山蔬菜、中药材、马铃薯基地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正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农业生产化学投入品管理办法,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和生产模式,深入推进全域绿色化生产。截至目前,经农业农村部认证的“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企业242家、面积339万亩、产品708个,均居全省第一。坚持品牌化发展,全州现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农产品地理标志1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件,地理标志保护证明商标36件,形成了恩施硒茶“恩施玉露”“利川红”“恩施土豆”“恩施黄牛肉”“恩施黑猪肉”等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是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突破性发展。旅游产业加快提档升级,旅游业态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康养综合型转变,全州建成恩施市、利川市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居全省第一;3家5a级景区;21家4a级景区;7个湖北旅游名镇、11个湖北旅游名村、1个湖北旅游名街;有1个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均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全州接待游客6837.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8.58亿元,全域度假人数超百万,避暑旅游热度全省第一。

四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完善。我州完成州级河长5条河流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县市基本完成规模以上河流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实施《恩施州推进林业碳汇行动方案(试行)》,创新林业碳汇未来收益权载体,建立州级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库,探索碳流转、碳收储、碳质押等方式,积极参与碳汇市场交易。7个县市建立了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五是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大力推进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州实现“六县市通铁路、县县通高速、90%的乡镇通达二级公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目前,全州有4条铁路,通车运营里程341公里;开通国内直飞航线19条,通航城市达到25个;有7条在营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8公里;国道、省道总里程3440公里,居全省第一;长江巴东港、清江恩施港纳入省级重要港口,内联外通的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

主持人:谢谢杨盛僚先生!

今天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也感谢四位发布人!

40年接续奋斗!40年沧桑巨变!恩施州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州的发展之路。接下来,让我们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继续奋力推进“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诚挚邀请媒体朋友继续关注恩施、宣传恩施,持续为恩施州加油鼓劲!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曹贤炜

热图点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