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利
教联体建设是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需要,是从区域突破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为建好建强教联体,利川市探索出整体推进、深度融合的模式,为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提供了可学可用的经验。
教研工作是教学教育工作的立足之基、提质之策、开展之力,是县域义务教育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利川市扭住教学研究的关键问题、薄弱环节深入探索,为办好教联体提供理论支撑。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川市教研机构突破传统固有的研究、指导、管理的职能定位认识,从常见的调研、听课、观课、议课、赛课、测评等方面突围,不断创新机制、方法和手段,推动教研工作加快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其目标并不是实现强强联合,而是促进教育更加均衡、更加公平、更加优质。实践表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与发达地区相比,教研工作面临的困难较大,如果在教研机制上无所创新,那么更加均衡、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县域义务教育探索往往会收效甚微。所以,县域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激发教研活力,充分发挥教联体“补差援弱”的作用。
教联体怎么联?利川市坚持师资队伍合理调配,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保障力度,推动“县管校聘”和教联体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一方面,鼓励优质学校派出优秀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任职任教,安排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的管理人员到优质学校跟岗挂职,并对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实行统一管理使用;另一方面,鼓励教联体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学基本功展示等活动,并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机制,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是教联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利川市通过采取教学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共用、建设成效共测、家校社共谋等措施,不断提升教育资源的适配度,满足学校对特色化资源的配置需求,构建起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利川市充分发挥各个学校的作用,探索出特色鲜明的一体化发展之路。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健全完善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机制,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资源数字化,不断提升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和吸引力。构建符合校情的优化管理、研训一体、资源共享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城市挤、乡村弱的问题,让好学校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让学生就近入读“家门口的好学校”成为现实。
校际如何互动?教师流动、交流是关键。教联体是县域内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其基本模式有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利川市以推进县域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为主线,在办学体制上实行校际横向沟通、学段纵向贯通、教育内外联通,实行共同担责,体现共谋、共建、共治、共管、共享。
教联体建设的出发点是追求“共同发展”,是基于优质均衡的教育总体水平提升。利川市通过资源合理配置、要素合理流动,激发办学活力,发挥名校效应,建立包括教育管理、教学质量、队伍建设、特色品牌等方面的评估制度,并把教联体评价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营造教育教学“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共谋、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理念,是利川市教联体建设的突破口,通过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力求做到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有提高、整体水平大提升。采取就近捆绑、局部均衡、整体推进等方式,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发展共谋、质量共建、建设共管、资源共享,使不同层次学校实现同步优质发展的聚变效应。
为发挥名校示范引领作用,利川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经常性地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一场场教学交流活动精彩纷呈。事实表明,在中小学校,哪一学科的教研活动能够活跃开展,哪一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成绩就优异。
教研、联动、互动,促进了教联体快速发展,多元互通、互融、互联场景,为教育均衡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推动利川市教联体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