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岭碉堡
”金果红路“别样红
老党员黄克杰讲述《德凯送灯》的故事
恩施日报记者 彭绪艳/文 通讯员 陈祥楚/图
穿红军衣、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听红军故事……前段时间,一组红色旅游的体验图片刷爆微信朋友圈,一个体验“金果红路”的视频在央视新闻网点击量过30万,让一个“脚踏四县”的偏远小镇迅速火爆起来,成为远近闻名的革命教育基地。
这个“网红”景点位于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这里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摇篮,贺龙元帅曾率部五次驻扎于此,著名红军高级将领、共和国“一号烈士”段德昌就长眠在此,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红色的记忆。近年来,当地政府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重走红军路”为主要体验形式,打造“金果红路”,铺就一条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路、精准扶贫的产业路。
倾情打造,每处景观别具匠心
金果坪乡位于巴东县最南端,地处清江南岸,东与宜昌市五峰县牛庄乡、南与鹤峰县邬阳乡、西北与建始县官店镇接壤,自古有“一脚踏四县”之说。一个偏远乡镇为何成“网红”?日前,记者来到金果坪乡,在江家村副书记、“胜利大队”法人刘小明的带领下,体验了“金果红路”的别样风采。
“金果红路”的起点为红三军烈士陵园,由一条“红军路”游步道串联沿线9个参观点,终点为“胜利大队”。行走在红军路上,这里的每一米步道,每一处标牌、绿化、人文景观,都能感受到建设者的别具匠心。
在“金果红路”的起点——红三军烈士陵园广场入口,左边是由“金果”拼音首个字母“jg”为元素设计的精神文化牌,书写着“传承革命圣火,共建红色金果”的文字;右边是“走红路,忆先烈,悟初心”的主题标牌,把红军路的入口点缀得恰到好处。从红三军烈士陵园经贺龙旧居、红军泉、红三军烈士就义旧址、段德昌烈士陵园,再到红三军保卫局,一条红砖主打、青砖镶边的红军步道,像一根红色的飘带,将9处革命遗址(旧址)串联起来,与沿线的茶园、白柚和油茶树相映成趣。
沿线的太阳能路灯也是一道风景。灯箱左边的造型是“红”字部首状的飘带,右边形似“昌”字,小小的一处设计富含新旧两层寓意:“旧”是纪念红三军的革命历史和共和国一号烈士段德昌;“新”是寓意金果坪未来红红火火,繁荣昌盛。红军路沿线的革命遗址标牌设计成一本翻开的红色书页,文字介绍言简意赅。
段德昌烈士陵园前的步道新植了两排整齐的松柏,据说树苗是专程从烈士老家湖南南县购来的,希望烈士英魂嗅到家乡的味道。从保卫局上行,经过一段艰险的青石台阶就来到红军亭。该亭以茅草为盖,以原生杂木为撑,中间的木桌和四周的板凳都是就地取材,用心拼合,简洁质朴中透露出原生态之美。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历时一个半小时,行程3公里,到达了“红军路”的终点——“胜利大队”,也是游客接待中心。门前有一处水池景观,从高处俯瞰水池的整体造型就像一只眼睛,黑白相间的眼珠形象灵动,金属丝穿鹅卵石做成的睫毛,最核心的部分是在它的瞳孔处生长着一棵大树,这处景观被命名为“金果之眼”,寓意满眼尽绿。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口水不缺也不盈的“谦缸”,寓意党员干部生活和学习中既要查漏补缺,还要谦虚谨慎。
“金果红路”在打造过程中,乡党委、政府带着责任和情怀把关每一个细节。由乡党委副书记詹朝武担任策划,坚持精细化建设的理念,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红军路解说词的撰写、红军饭菜谱的研制亲力亲为,特别是在标识标牌、路灯景观等特色打造中,先手绘创意草图,再交给设计施工。
根植文化,用心品读红色故事
在游客接待中心,“胜利大队”四个大字镶嵌在一排土墙瓦房的正中间,它的名字是有由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下村湾改名为胜利大队,后来下村湾与江家村合并为江家村。2019年,金果坪乡党委、政府将原旧学校改造成了游客接待中心。在当地群众的共同呼声下,游客接待中心命名为“胜利大队”。
“胜利大队”的一楼是可以同时容纳一百多人的大食堂和两间大澡堂;二楼是宿舍,8个房间的房号按一队至八队编号,是为了纪念大集体时代胜利大队的8个小队,分为5间套房、1个标间和两个大统铺。
除了穿整齐划一的红军服,重走3公里的红军路,吃红军饭是这里的重头戏。红军饭用特制的土碗盛装,“巴山飞渡”“军长抵棍”“五串铜钱”“梦回洪湖”“德凯送灯”“十送红军”……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故事,压轴菜“乘风破浪”更是别具匠心,一艘红船行于江中,一面红旗迎风招展,寓意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饭后,就着一张旧桌椅,一盏煤油灯,江家村老支书黄克杰深情讲述父亲黄德凯给段德昌送灯三年的感人故事:1933年5月,共和国“一号烈士”段德昌同志牺牲后,下村湾年仅11岁的黄德凯在父亲的叮嘱下,按照当地习俗在段德昌烈士牺牲地为他送了三年灯,祈愿烈士的英魂得以安息。80多年过去了,红三军与金果坪百姓鱼水相依的故事代代相传。
在这里,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五串铜钱换石榴”的廉政故事。1929年10月,红三军黄连长带着战士在下村湾召开群众会返回驻地时,一名小战士发现老乡黄益庭家的石榴树结有一个红红的石榴,便顺手捡起石块把石榴打下来,带回驻地与战士分享。贺龙见状,忙问石榴是哪里来的,给老乡付钱没有。得知没有付钱,贺龙当即叫来黄连长,与小战士一道到黄益庭家赔礼道歉并要赔偿。“我们红军的纪律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摘的石榴必须加倍赔偿。”说着,贺龙就从腰包里掏出五串铜钱硬塞给了这位老乡。
长远规划,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
“重走红军路,让我们聆听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也看到了老区人民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2019年10月31日,州公安局交警支队党总支一支部书记向宗义带着9名党员同志,前往距离金果坪,开启了一次红色缅怀之行。
“我从小生活在贺龙旧居,睡过贺龙睡过的床,听红色故事长大,现在很荣幸从事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借助红色旅游资源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也是我应尽之责。”刘小明告诉记者,“金果红路”自2019年9月27日开园以来,迎来了州直单位和巴东县委、政府以及县直部门来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已接待学员30多批次5000多人,社会人士2万多人次。
随着“金果红路”的声名鹊起,闭塞的金果坪集镇变得热闹起来,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胜利大队”开业后,招聘附近村组的贫困户担任厨师和服务员,人均每月可领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所用食材也是从周围农户家中收购,带动周边农户80余户增收。
“这条路不仅仅是老百姓锻炼身体的健康路,也是精准扶贫的产业路,还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路,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示范路。”金果坪乡乡长卢宗旺介绍,金果坪乡党委、政府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底蕴、山水资源禀赋以及特色茶叶产业,按照“红色文化园,绿色有机园,蓝色湿地园”的远景规划,利用美丽乡村项目将江家村沿线的革命遗址进行修缮、保护,打造一条体验式的“金果红路”。下一步,将进一步修缮和保护红色革命遗址群,建设红三军革命文化纪念馆和教学研基地,打造全州乃至全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直以来,金果坪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备受各级主管部门关注。2019年5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黎朝斌到金果坪调研时,现场查看金果坪红三军革命旧址群后表示,支持金果坪红三军革命旧址群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省文物局拨付专项经费对金果坪红三军旧址进行修缮保护。目前,金果坪红三军旧址修缮方案及经费估算已完成并上报到省文旅厅文物处待审批。
“红色旅游,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既要有情怀,又要有情调。”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胡福先在体验“金果红路”后发表感慨。他说,在全州全域旅游规划中,金果坪乡正好处于“金果坪—官店—邬阳”红色旅游带上,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金果坪乡党委、政府先行一步,不等不靠,打造了一条初具雏形、红色旅游基本要素完备的“金果红路”。大胆创新旅游形式,寓教于乐,在游的过程中传承红色文化;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既有家国情怀,又有百姓视角,为全州发展红色旅游进行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