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516棋牌

发布时间:2022-12-04 11:25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杨秀菊 编辑:王晓蓉

通讯员 杨秀菊 陈添慧

“感谢镇党委、镇政府!感谢各级领导!”7月29日,恩施市板桥镇穿洞村村民郭某拿着调解协议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穿洞村“两委”、司法所、信访办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起长达34年的土地权属纠纷得以化解。

近年来,板桥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党建触角深入平安板桥建设各方面,最大限度整合基层资源、创新治理方式,建立了“书记+专班”“党员+群众”“民警 辅警”纠纷化解新模式,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书记 专班”,压实责任化积案

信访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也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今年9月,村民柳某签订了息访罢诉承诺书,一起长达10年的信访案件终于得到解决。

2011年,为发挥板桥镇地理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建设鄂渝边区农贸大市场,板桥社区经济合作社与柳某的丈夫张某签订了两份协议,一份《收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协议书》已履行完毕,另一份《北部新区使用土地协议》因征地等原因无法履行。

自此,柳某便以未得到北部新区2亩土地为诉求多次到镇政府、市信访局上访,历时10年之久。

为精准施策推动信访积案化解,板桥镇强化党政领导包案制度,对牵扯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的“钉子案”“骨头案”,实行由党委书记牵头,相关职能部门主抓的“书记 专班”模式,确保所有疑难复杂案件有人抓、有人管。

针对柳某的诉求,该镇党委书记多次携专班带案下沉,对纠纷进行调解,并召开专题会研究制订处置方案。经过多次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调整方案,柳某终于接受了最终的调解方案。

“党员 群众”,共治共享促和谐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纠纷调解,是板桥镇在处理矛盾纠纷中的基层治理路子。

20世纪90年代,板桥镇穿洞村线阳组村民郭某因修建村组公路和自己建房,与同组李某产生土地边界纠纷。由于争议土地未在经营权证上,加上双方当事人均不认可对方提供的历史依据,矛盾逐步升级,并发生口角甚至肢体冲突,影响了当地的和谐稳定。村“两委”干部多次调解未果。

今年7月,穿洞村综治专干李先廷偶然了解到,郭某非常信任供销社退休领导赵某。村委会便找到这位老领导,请他出面帮忙调解。

退休后,热心肠的赵某继续发挥余热,经常主动参与村集体组织的志愿服务,帮助邻里乡亲解决家庭琐事。得知此事后,他立马答应当这个“和事佬”,与大家一同到郭某家中,跟他摆事实、讲道理、阐明利害关系,郭某逐渐解开心结。

同时,村干部劝说李某也退一步,这起长达34年的纠纷终于化解。

“民警 辅警”,双管齐下解难题

今年初,恩施市将村(社区)“两委”中选出的优秀干部纳入辅警序列,实现“一村一辅警”全覆盖。板桥镇积极响应,由镇综治中心和派出所第一时间对辅警进行业务指导、跟班轮训,设立村(居)警务工作室,并以此为契机,创建“一村一辅警 民警驻村工作周”工作机制,探索走出一条基层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

2019年,大山顶村村民谈某反映邻居蔡某某在拆除旧房时损坏了其住房和室内家具、财物。

镇信访办通过入户核实,发现谈某房屋年久失修,室内家具早已破旧不堪。镇信访办联合镇有关部门、村委会积极协调,让谈某住上了易地扶贫搬迁房,但是对谈某提出的损害赔偿,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予支持。

得知此事后,大山顶村辅警郑浩主动承担起谈某的信访案件,联合驻村派出所民警,开展为期一周的家访活动,谈某最终打开了困扰自己3年的心结。

今年来,板桥镇累计摸排矛盾纠纷358件、化解350件,化解率97.77%。

责任编辑:王晓蓉

热图点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