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楷模2021年第二期-516棋牌

  “恩施楷模”评选是由州委宣传部、州文明办共同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集推荐评选、表彰宣传、道德实践为一体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推荐、打榜、表彰,在全州选树一批具有崇高道德品质和高尚价值追求的先进典型,全面展示我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引领全社会认知认同、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荐先进、学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和行动热潮,为恩施州深入推进“三州战略”,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凝聚强大正能量。
田丽琴:爱如细流 润物无声

人物档案

       田丽琴,女,1983年5月出生,现任恩施州民族幼儿园教研组长。

事迹简介

       12年前,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的田丽琴,带着一份热爱走进恩施州民族幼儿园,成为一名幼教。她说:“幼儿教师是清清的小溪,滋润着嫩嫩的幼苗。”

       刚从事幼教工作的时候,面对小朋友的呕吐物、排泄物,田丽琴一下适应不过来。如今,她已能驾轻就熟处理这些日常状况。“孩子们吃饭、喝水、如厕、午睡等每一项都不能麻痹大意,任何时候都不能让他们离开我的视线,所以有孩子们在的每一分钟都是上课时间。”

黄健:边区教育的守望者

人物档案       

       黄健,男,1981年11月出生,原利川市建南镇乐福隆基希望小学校长;2021年9月,任利川市建南镇黄金小学校长。

事迹简介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领导眼里,黄健是一名合格的教育管理者;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位真挚的朋友;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可亲的老师。

       2017年9月,黄健来到利川市建南镇乐福隆基希望小学担任校长。乐福隆基希望小学地理位置偏远,学校基础设施较差、师资力量薄弱。黄健对症下药,成立名师工作室、改革教师考核机制、开展师徒结对。通过狠抓内部管理、大力培养教师,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大幅提高,该校职工多次获得省级表彰。

沈萍:燃烧青春 点亮未来

人物档案

       沈萍,女,198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来凤县第三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

事迹简介

       自2014年考入来凤县第三实验小学以来,沈萍一直扎根三尺讲台,专攻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她坚信,好的教育在哪里都可以生根发芽。

       沈萍就职的来凤县第三实验小学位于来凤县翔凤镇桂花树村,班内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很难做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也让沈萍意识到家访的重要性。

牟启敏:青山深处写春秋

人物档案

       牟启敏,男,196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恩施市白杨坪镇熊家岩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熊家岩教育集团校长、中学数学教师。

事迹简介  

       1979年8月,牟启敏进入教育行业,在熊家岩初级中学从教至今。42年如一日,从一名数学教师到中学校长,到熊家岩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再到熊家岩教育集团校长,他始终站在三尺讲台上,扎根农村教育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牟启敏是辛勤的园丁,无私付出、以爱育人。2020年秋,他的肠胃萎缩,不得不住进医院,医生嘱咐他至少住院治疗半个月。但心系学校和学生的他,不顾医生劝阻,入院5天后就提着大包小包的药返回学校,坚持带病工作。

谭兴荣:坚守初心不忘本

人物档案

       谭兴荣,男,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巴东县水布垭镇杨柳池民族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体育教师。

事迹简介  

     “全体都有,向右看齐!”在海拔1000多米的偏远山区学校,清脆的口号和整齐的步伐划破山间的宁静。国家二级田径裁判员、国家篮球二级裁判员和社会体育二级指导员谭兴荣在巴东县水布垭镇杨柳池民族初级中学进行体育教学已36年。

       1985年,谭兴荣师范毕业,他毅然决然选择到巴东县水布垭镇杨柳池地区任教。当时,这里没有体育老师,没有体育器材,学生也没有上过体育课。谭兴荣的到来,受到当地政府和学生的欢迎。

龚梅:满腔热血育桃李

人物档案

       龚梅,女,1979年10月出生,现任宣恩县第三民族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事迹简介 

       从教23年,龚梅以身为笔,饱蘸教书育人的爱心、耐心和热心,辛勤耕耘在教育沃土上。

       龚梅创新课堂“读书班”,精心挑选优质电影让同学们观看,通过影片对学生进行洗礼,再以观影读书笔记互相交流。热爱语文的种子悄悄在学生们心中种下,渐渐地,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起色。

杨红光:照亮乡村孩子求学路

人物档案

      杨红光,男,197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咸丰县小村乡民族初级中学校长。

事迹简介  

       从教30年,杨红光从基层的村级小学到集镇小学再到乡镇中学,用心管理每一所学校,用爱浇灌每一朵花朵。

     上个世纪90年代,村里校舍简陋,生源参差不齐,村民生活大多处于贫困线以下。杨红光便与同事一道,尽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担任水杉坪小学校长期间,杨红光用解剖麻雀的思维管理不到百人的村级小学,教学质量和校园建设步入全县前列,得到高度评价。

张文赵:讲述历史故事 启迪学生智慧

人物档案

      张文赵,男,198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恩施高中2020级年级副主任、历史教师。

事迹简介  

     今年9月1日,恩施高中二年级26班班主任张文赵邀请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李青菱子回到母校,给学弟学妹们讲述了她的奋斗故事,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在张文赵看来,身边的榜样是高中生最好的学习目标。

       作为历史教师,张文赵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史是鲜活的,他在讲课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他把历史故事讲给学生们听,让他们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找到线索,得出结论。

段万明:领略科学魅力 传递人文关怀

人物档案

       段万明,男,1988年8月出生,现任恩施高中2021级年级副主任、物理教师。

事迹简介  

     整洁标致的板书,抑扬顿挫的语调,扫视全班的锐利目光,夸张的动作手势……一个个细节让段万明的物理课成为“明星课”。对每一个题多方法、多角度的解答,让学生在心里暗暗感慨:“竟然还可以这样做!”“原来还有这么简单的方法!”这是学生眼中的段万明——恩施高中物理备课组的标杆,全州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今年33岁的段万明,201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同年任教于恩施高中。

李家洪:是良师亦是益友

人物档案

       李家洪,男,1964年4月出生,现任恩高芳华中学高中数学教师。

事迹简介  

     从教37年来,李家洪视学生如儿女,从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三尺讲台上,他担起责任和义务,挥洒汗水,收获感动。他桃李满天下,几乎记得曾经教过的每一个学生的姓名、性格甚至是高考的分数。

       1984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他担任班主任20多年,送走高中毕业生18届,学生优异的成绩让他自豪,也让他实现了自我价值。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相比学习成绩,他更关心学生的快乐成长。他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优点,每名学生都在他这里受到平等对待。他积极家访,全面掌握孩子的动态。李家洪说:“能为孩子做点有意义的事是最幸福的!”

刘耀军:爱是最好的教育

人物档案

       刘耀军,男,1983年6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建始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年级副主任、英语教师。

事迹简介  

     教书育人16载,他钟爱教育事业,始终秉承“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是一位家长信任、学生爱戴、同事钦佩的教育标兵。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刘耀军把爱融入教学中,将英语教学升华为一门艺术。他立足学情,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山区孩子学习英语的“情景学习法”。他的英语课堂总是“热气腾腾”的,每堂课他都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导入,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掌握英语知识。该方法被许多教师借鉴创新,成为该校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

黎波:会见春风入杏坛

人物档案

       黎波,198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物理教师。

事迹简介  

     在鹤峰一中,黎波没有多少可歌可泣的壮举,却用大爱和真心换来真情。18年前,年轻的他第一次踏上了讲台,从那一刻起,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是他坚定不移的目标。教学中,他精益求精,深入钻研教材,查找资料,精心写好每一份教案。教学之余,他广泛阅读各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注重掌握教育工作中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付艳萍:用爱守护折翼天使

人物档案

       付艳萍,女,1989年10月出生,现任恩施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事迹简介  

     2011年,付艳萍毕业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同年9月直选到恩施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作。10年里,她连续担任9年班主任,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始终用爱心和耐心守护着一群“折翼天使”。

       “特教老师,需要时刻保持一颗父母爱子之心。”付艳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她既是老师,也是妈妈。从手把手教他们洗脸、刷牙、洗衣服,到开展专业化的教学、个别辅导、语言训练,孩子们从说话困难变得吐字清晰,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能够生活自理,从情绪暴躁到学会合理宣泄情绪,都离不开她的爱心和耐心。

罗舒文:音符串起孩子的梦

人物档案

       罗舒文,女,1988年11月出生,现任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音乐教师。

事迹简介  

       大学毕业时,罗舒文面对高薪工作,却选择了回到家乡。“自己在外求学时,家乡还没有通动车,每次去读书都要坐很长时间的汽车。”罗舒文说,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走出利川,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闯一闯,在外求学期间,罗舒文就决定毕业后回到利川,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2013年,罗舒文考入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年教学生涯中,她收获了教育的“美”,也实现了个人成长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双赢。在罗舒文的课堂上,同一首曲目,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或练习,有的学唱谱,有的看谱唱歌,有的用钢琴试练。

©恩施新闻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