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探索“精神共富”新路径——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516棋牌

发布时间:2023-09-20 07:58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李明然 编辑:张家绮

通讯员 李明然 向慧

近日,宣恩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作《以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题辅导,举办2023年第五期“宣恩论坛”大学习……

这是宣恩县探究“精神共富”新路径、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力有效的探索。

近年来,宣恩不断探索新的宣传路径,让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线上线下、台上台下、文艺文化深度融合。全县干部群众利用“火盆会”学习宣讲党史国史,受到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肯定。

把“话筒”交给群众

探索“非遗 宣讲”模式,唱出新动能

宣恩“量身”定制符合大众口味的“非遗 宣讲”模式,纾解“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话语困境,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组建专业团队,借助非遗开展宣讲更接地气。组建以宣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志愿服务为主体的千人非遗宣讲队,开展以三棒鼓、薅草锣鼓、滚龙连厢、高腔山歌等国家、省级非遗展演为主的“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六进”行动,举办理论政策宣传1100余场次,覆盖群众20多万人次,创作的《牢记党史颂党恩》《反腐倡廉是使命》《三棒鼓敲响防诈骗警钟》等文艺作品深受群众喜爱。“非遗唱响鄂西南”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斩获2022年湖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宣讲类金奖、人气奖。今年元宵节,宣恩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系列非遗展演活动受到《求实》、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关注。

打造文化精品,非遗线上宣讲更具活力。宣恩大力挖掘能说能唱、能跳能演、能编能导的深受群众欢迎的“乡土人才”,通过非遗宣讲队用家常话、大白话开展理论宣讲,让人民群众明白“就是这么个理”“就是这么个事”“就要这么做”。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民生关注、时事热点等,创作编写“非遗说唱”系列宣传作品,编排、拍摄短视频作品进行传播。拍摄《喜迎二十大 非遗颂党恩》《二十大精神指航向》《党风廉政牢记心》等短视频32期,推出群众版“党史知识问答”“红色朗读者”等栏目,在各类新媒体平台集中推送,使理论政策宣讲更具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传播力。

将“平台”留给群众

定制“百姓大舞台”,演出新风采

宣恩创建以群众为主体的“百姓大舞台”,引导民间文艺爱好者把新思想、新政策、新理论宣讲融入群众文艺文化节目。既表达党的政策主张,又让科学理论传播有意义更有意思。近年来,打造了民族风情歌舞剧《溢彩宣恩》《伍家台》,举办了两届“唱支山歌给党听”合唱活动、八届广场舞和三棒鼓展演大赛。

宣恩大力整合资源,对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等进行修缮,140个村级文化阵地成为村民文化生活主阵地、新舞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组织群众开展山歌传唱、广场舞、文艺演出等活动。2021年以来,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等文艺活动300余场,惠及群众19万人次。

目前,滚龙连厢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宣恩群众理论宣讲的主阵地,正以乡村版、校园版、广场舞版等形式扎根全县城乡,成了独特的文化名片。

国家、省、州在宣恩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时,宣恩还组织群众开展大型民族文化演出,让群众在充分享受文化保护传承成果的同时,自觉成为新思想传播的参与者、志愿者、受益者。

将“课堂”设在身边

定制“展、画”大礼包,感受新变化

宣恩以展为媒,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线上线下”同步讲,走“新”更走“心”。

“展”出新信心。通过县博物馆、县文化馆、县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建立综合性宣传展示服务阵地,每年开展爱国主义、读书分享等活动200余场;举办“老兵永远跟党走”大型影展,“百年征程·跟党随行”图片展,建州4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刻字展,征集各类作品4300余件,参与群众10万余人次。线上,充分利用县融媒体中心资源优势,推出“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系列主题宣传展,平台浏览量超100万次。

“画”出新生活。引导学生、书画爱好者、农村群众围绕乡村振兴、家乡变化等,以学生手抄报、黑板报、刺绣、剪纸等形式,宣讲身边典型,讲好中国故事。高罗、李家河、沙道沟等乡镇,利用村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广场院墙等,打造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壁画。已建成以沙道沟镇当阳坪村忠峒里红色文化主题公园、椒园镇黄坪村清廉文化壁画、高罗镇板寮村艺术墙为主的打卡点16处,成为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鲜活载体。

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也必然在实践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如今的宣恩城乡,正大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责任编辑:张家绮

热图点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