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16棋牌>>文化>>观点·评论

深化研究阐释 讲好恩施故事 -516棋牌

发布时间:2023-08-14 14:35 来源:恩施日报 编辑:刘婉茜

中共恩施州委理论信息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深刻领会“第二个结合”的内涵,坚定文化自信,从挖掘整理、研究阐释文物古迹、文献典籍等方面着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以新理念、新视角、新形式讲好恩施故事。

恩施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春秋战国时代的巴楚文化到明清时代的卫所文化、土司文化,再到现代的革命文化、抗战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开放包容的文化形态,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典籍等文化遗存,镌刻着我们这个地方深沉的历史记忆。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州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在研究阐释方面,编纂了《恩施文化简史》《恩施州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丛书》等系列专著,推出了南剧《唐崖土司夫人》、文学作品《陈连升丛书》等一批文艺精品,大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通过博物馆展陈、舞台演出、文学创作等方式展示出来,长征、长江文化公园(恩施段)和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重点文化项目深入推进,推动恩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芒。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文献典籍的挖掘整理、研究阐释,是推进“第二个结合”的需要,是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需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历代史书和地方志记载了很多关于恩施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尤其是地方志,更是一部记载当地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还有很多文人墨客在恩施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光辉足迹、写下了优秀诗篇。如北宋政治家寇准在巴东任县令的三年时间里,写了上百首诗,并被编为《巴东集》,此后有200多名文人墨客在此“打卡”,作诗缅怀寇准;明代辰州府(今湖南怀化市沅陵县)同知徐珊奉命赴来凤卯洞为京城太庙采伐楠木,在两年多时间里创作了《卯洞集》,是迄今发现的反映恩施风土人情的最早的人文专著,并被列入《四库全书》;清代文学家顾彩撰写的《容美纪游》,诗文并茂,详细记载了鹤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是研究土司制度的重要史料。这些珍贵的史志文献,为恩施历史文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是恩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传承文化根脉的重要源头。

对于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丰富文化遗存,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普查、摸清家底,尤其需要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从各方面进行收集汇总,把散落的遗珠打捞起来,汇集到一起,分门别类进行整理。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文献典籍信息库建设,对文献典籍实行数字化采集、收藏、保存。对重要古籍收集整理要专门立项,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人,实行项目化运作,整理的成果要正式出版。

推动传统文化遗产走出书斋、走向群众,必须要加强研究阐释。多角度深层次进行精准解读,弄清楚来龙去脉,系统梳理和准确把握不同文化形态的思想主旨、基本要义、逻辑结构、成书背景和表达方式,做好校勘、标点、注释、今译等工作,尤其是要找准“第二个结合”的契合点,提炼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文化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要加强衔接,把研究阐释成果转化为推进“文化恩施”建设的具体措施。

要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和魅力,满足广大干部群众对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迫切愿望。要坚持静态展示和活态传承相结合,将文艺资源和历史资源融会贯通,用艺术的形式讲好文物典籍中的恩施故事,让大家走进历史的深层,感受文化的脉搏,在文化的熏陶下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刘婉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