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16棋牌>>专题>>>>绿色恩施 四十芳华>>恩施市

共谱民族情 同圆中国梦 -516棋牌

——恩施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纪略

发布时间:2023-08-02 17:41 来源:恩施新闻网 作者:唐尧 谢顺 编辑:郑晓涵

通讯员 唐尧 全媒体记者 谢顺

“水果玉米你们吃过没有?它脆甜多汁,可以就这么啃着吃,维生素含量也非常高!”7月25日,“土家艳子”正在直播间推介恩施美食。

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有“四朵金花”远近闻名,“幺妹木木”牟慧、“土家艳子”谢海艳、“巧媳妇”谭静和“小马姐姐”马苏娥。

“四朵金花”来自不同民族,她们敢想敢干、努力拼搏,主动融入新媒体电商产业生态,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山窝窝”里挖出了“金矿”。2022年,“四朵金花”通过电商销售本地农副产品近亿元,带动周边200余人就业。

恩施市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41.12%。近年来,恩施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市呈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各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新局面。

在恩施土家女儿城,各族群众在打糍粑。(资料图)

坚持党的领导

全面构建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

6月8日晚,在“建功先行区 礼赞四十年”2023年恩施市“颂党恩·迎州庆”歌咏大赛决赛现场,恩施市太阳河乡代表队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当地干部、土家族群众用土家语和汉语唱响山歌,赢得了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

近年来,该乡突出民族文旅、体旅、农旅“三旅”融合发展,多次举办文学、摄影采风活动,开展山民歌大赛、文化艺术节、新春庙会等一系列民族文化活动,先后出版发行《恩施市太阳河山民歌》《太阳河民间歌谣集》两部民歌丛书,推介本土优秀民族文化;2017年以来,举办了4届中国恩施“梭布垭石林杯”十大拐自行车爬坡赛,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骑行爱好者前来参赛,打造了国内知名的民族体育品牌赛事。

太阳河乡的民族团结交融,是恩施市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恩施市各族人民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曲。

恩施市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成立了市乡村三级书记任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综合督查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内容,纳入市委意识形态、政治巡察等重要内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恩施市委、市政府每年研究民族工作两次以上,每年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定期命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解决难事、兴办实事、选树典型,推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落实落地。

2012年6月,恩施市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市)”,成为全国首批35家示范单位之一。2021年1月,恩施市再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枫香坡,当地侗族姑娘在吹芦笙欢迎客人。(资料图)

建立常态化机制

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每天在公园锻炼、散步,公园成为我们各民族兄弟姐妹休闲的好地方。”7月20日,恩施市民驻足在女儿会公园民族团结文化展示墙前观看。

民族团结文化展示墙上展示着56个民族卡通形象浮雕,公园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场所,也为常态化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搭建了平台,受到广大市民好评。

恩施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各民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做好社会教育,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牢牢扎根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

全市中小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新春第一课”“开学第一课”,分别开设《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民族政策常识》等专题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举办“我为祖国点赞”“祖国在我心中”“红心向党”“民族团结知识竞猜”等活动,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栏270余处、文化墙、文化长廊100余处,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

与此同时,恩施市在火车站、机场、城区高速出口、社区广场等醒目位置树立民族团结进步永久性标语8处,全市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1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制作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曲《恩施是我美丽的家》mv,各族群众反响热烈。

台湾少数民族青年参加恩施土家女儿会,与恩施少数民族青年对歌。(资料图)

提升创建成果

促进各族群众共同进步

恩施市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不断健全完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连续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五年规划重要内容,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公民道德建设总体布局,印发《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恩施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行动纲领和基本保证。

琵琶、扬琴、古筝、二胡、竹笛……暑假前夕,在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身着民族服装的学生在演奏经典曲目《金蛇狂舞》,共同演奏交响乐,校园流淌着丝竹声。

施州民族小学独创的“6 1 n”模式,即每年开展民族风情月、民族体育比赛、民族文化传承等6次主题活动,举办1次“大家唱、大家跳、大家展”艺术活动,开展n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作为规定动作在全市推广。

恩施市以“一校一品”推动示范系统纵深延展,以学校为主阵地、学生为主要对象、课堂为主渠道,推动教育系统整体创建,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充分发挥恩施市教育局、施州民族小学、硒都民族实验小学等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示范单位的领头效应,分步推进民族学校和所有中小学全覆盖。各中小学因地制宜,创新开展创建工作,逐步形成“一校一品”,探索出德育、课堂、课外、家庭、网络教育“五结合”,信息技术同体式、支教式、协作式“共享三式”,“校校通”“班班通”等创建工作新路径,为创建工作赋予新内涵。

近年来,恩施市狠抓示范引领,常态化开展“七进”工作,即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景区,在各行业各领域创建了一大批示范单位,通过定期开展互观互检活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示范效应充分彰显,示范单位逐年递增。

同时,依托恩施市历史上东西南北四乡地域划分习惯,按照“东进、西延、南拓、北展”布局,恩施市着力打造四条示范廊带,沿廊带周边打造特色亮点,形成一线串珠式示范群体,以“四乡”联动打造示范廊带特色亮点。

以“女儿会”民族节庆发源地红土乡为示范打造“东乡”廊带,莲花池、稻池、石灰窑等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相继建成被命名,女儿会、傩戏、木偶戏等非遗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三岔镇被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之乡”,土豆产业变成“金豆”产业;

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芭蕉侗族乡为示范打造“南乡”廊带,“恩施玉露”驰名中外,枫香坡、二官寨等一批乡村成为全国著名休闲旅游胜地,芭蕉侗族乡先后涌现5名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以全省首个特色古镇沐抚为示范打造“西乡”廊带,建成5a景区“恩施大峡谷”,沿途少数民族群众人人吃上“旅游饭”;

以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龙凤镇为示范打造“北乡”廊带,白杨坪镇跻身全省首批“擦亮小城镇”行动试点镇,洞下槽逐步成为文旅融合发展典范。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命名示范单位3个、省命名示范单位18个、州命名示范单位20个。

在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少数民族学生正在进行演奏训练。 (资料图)

强化治理创新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吾斯曼·伊敏尼亚孜1999年来到恩施创业,从最初的摆地摊到如今经营着6家新疆风味餐厅,带领18户维吾尔族家庭、33口人在恩施创业生活,还解决了本地汉族、土家族、侗族等20多人就业问题。

他不忘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自掏1万余元为街坊修复安全墙、排除安全隐患,常年资助本地2名困难学生,每年都到恩施市芭蕉、七里坪福利院送生活物资,走访慰问老人。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一家连夜赶制1000多个馕送往抗疫一线。2022年,吾斯曼·伊敏尼亚孜家庭获评恩施州“最美家庭”。

恩施市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积极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恩施市深入实施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设立1个市民之家,19个乡镇便民服务大厅,215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促进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谐共居。全面推进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各民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全市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学习帮助的氛围更加浓厚。

恩施市认真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打造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5个。恩施土家女儿城作为开放式的4a级旅游景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近50个民族的商户在这里创业就业、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促进了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等全方位互嵌。这里,成了民族交往的大舞台、民族互嵌式社区的代表。

增强文化认同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恩施市组织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依托“女儿会”等民族节日,定期开展富有特色的庆祝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交融创新。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所、站)、百姓大舞台、百姓大课堂、百姓大展厅等平台,宣讲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知识,运用微视频、微电影、快闪等新媒体新手段,讲述恩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和抗疫先进人物故事,引导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共同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悠扬、悦耳、余音绕梁……7月26日,在恩施女儿城土家民俗博物馆,非遗传承人在火塘歌会旁演奏地方戏剧。

在恩施女儿城土家民俗博物馆里,非遗传承人展示恩施州南戏、堂戏、灯戏、傩戏、柳子戏五大地方戏剧,以及当地的山民歌,展示充满魅力的恩施民族文化。

近年来,恩施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大力开展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创新工作,实施非遗保护传承三大工程,即“民族记忆”守护工程、“薪火接力”传承工程、“文化悦民”展演工程,建成“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州级代表性传承人26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83名。国家非遗项目恩施扬琴《镇传石》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会演中摘得表演创作2个金奖,土家族歌舞诗剧《嗯嘎·女儿会》在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获得表演金奖,彰显了民族文化艺术魅力,提振了文化自信。

恩施市谱写民族团结“新乐章”,绽开灿烂的民族之花。近年来,恩施市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郑晓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