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艺馨 通讯员 董绪尔
1983年8月19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诞于斯土,恩施市作为自治州首府,沐党恩而兴。
40年栉风沐雨,40年砥砺前行。恩施市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聚焦“当好龙头、稳居前列、绿色崛起、冲刺百强”发展定位,奋楫争先,欣欣向荣。
春来采茶忙。 (恩施图片库 曾祥林 摄)
城乡发展旧貌换新颜
从1983年清江畔8.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万人的小城起始,到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万、城镇化率59%的全州唯一中等规模城市;硒都茶城、和润城、九立方等专业市场综合体拔地而起;亲水走廊沿河而建,金马、红庙、凤凰山、女儿会、七里坪等街头游园鳞次栉比,恩施市获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
1993年,恩施许家坪机场正式通航;2009年,沪蓉西高速公路宜昌至恩施段通车运营;2010年,宜万铁路建成通车;2014年,恩来恩黔高速公路通车;2015年,建恩高速正式通车……如今,恩施市公路总里程达6905公里、城乡物流体系年货物吞吐量1030万吨、空运航线达19条,通航国内城市23个,成长为中部门户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
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恩施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35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6%,河流水库水质达标100%,被誉为“鄂西林海”“天然氧吧”、中国最美三大“后花园”之一、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连续举办25届恩施土家女儿会,“东方情人节”遐迩闻名;恩施大峡谷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结为姊妹峡谷,成为旅游地标;“恩施玉露”荣登国事活动茶叙用茶,其制作技艺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联合国非遗名录,品牌价值达27亿元。2011年11月,第十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学术大会上,恩施市获授“世界硒都”称号。连续7届硒博会让“硒”成为恩施市的金字招牌。2022年1月,“土家汉子组合”登上央视春晚。
绿水青山、民族风情,神秘而美丽的恩施市阔步迈上广阔舞台。
女儿会公园。(资料图)
鸟瞰州城夜景。(恩施图片库 王关政 摄)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奋战8年脱贫攻坚,恩施市14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5054户175688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恩施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恩施市委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擦亮“小城镇”,推进“四清四整”,青瓦白墙木门窗的农家小院遍布乡野。恩施市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9768户,建成178个安置区,18393人实现“挪穷窝”。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15%上升到94.68%,农网供电可靠率99.82%,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100%,4g网络信号覆盖面95%,路网覆盖率100%,宜居宜业的新农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历史见证。
干群齐心顶住水旱侵袭,成功抵御50年一遇洪水和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大旱情。面对新冠疫情,广大干部坚守一线,各族群众团结互助,白衣天使逆行出征,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始于有学可上,迈进优质均衡。恩施市建成7所高职学校、100所中小学、114所幼儿园、1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达12万人。
始于病有所医,迈进病有良医。医疗卫生机构从1983年的83个增至360个,床位由425张增至7458张,卫生技术人员从894人增至2903人,人均预期寿命从1983年的62.5岁增至2020年的80.84岁。
始于文化下乡,迈进文化繁荣。成功举办“中国·恩施自行车爬坡赛”,恩施傩戏、恩施扬琴等17个项目入选国家和省级“非遗”保护名录,荣获“中国土家族女儿会文化之乡”称号。
“尖刀班”成为基层治理恩施名片,“律师进村、法律便民”“背包组长、层级调处”等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法治理念、安全生产、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和“全国平安县市”荣誉称号。
交通迅速发展。(恩施图片库 王关政 摄)
州城日新月异。(资料图)
绿水青山成最大优势和品牌
恩施市厚植“绿色、生态、富硒”底色,茶叶、马铃薯、蔬菜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基地常年达129万亩。茶产业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认证,厚朴跻身全国四大主产区之一,“恩施土豆”“恩施玉露”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和“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百强榜”。恩施市连续5年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三茶统筹’先行县域”,连续15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以现代生物医药、硒食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为主导,恩施市建成规上工业企业121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7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9家的绿色新型化工业体系。
拥有恩施大峡谷、云龙河地缝、龙桥暗河、梭布垭石林、“八百里清江”等独特资源,9家a级景区、1个省旅游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恩施市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4年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中国百强旅游城市、最佳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洗肺城市等称号。
2022年,恩施市实际利用外资450万美元、省外资金47.78亿元。出口贸易由1983年单一的茶叶、桐油发展为农产品、工业品等多种产品,出口贸易额由1983年的186万美元增长到2022年5379万美元。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逆势上扬,县域经济考核连续6年位居全省三类县市前列。40年间,恩施市地区生产总值翻219倍,突破450亿元;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73倍、196倍,成为全省“三百”战略储备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恩施市各族儿女发挥淳朴善良、热情豪放的民族特质,笑迎来客、走向国际,加快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