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坝新貌。
“舞之阳”研学基地。(资料图)
小棉袄社工帮助社区居民。(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 汪书宇 通讯员 吴星星
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清江为伴,五峰为依。
40年,于历史长河只是一瞬间,但对团结奋进的一座城来说,却意味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还是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舞阳坝街道办事处与恩施自治州同成长、共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飞跃。
领开拓创新之先
40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立足首善,舞阳坝街道办面临着三重压力: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与社区人少事多的矛盾,发展拓展与空间局限的矛盾,职责向基层下沉与资金掣肘的矛盾。
破局的法宝来自思路的创新和治理理念的与时俱进。在长期探索实践中,舞阳坝街道办形成了新时代基层治理“三大法宝”——社工组织、社区基金、集体经营。
人员不足如何解?2020年8月,在舞阳坝街道办官坡社区发起下,恩施市小棉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注册成立,成为全州首家由街道孵化的社会公益组织。
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细分服务对象,以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
“社区人少事多,难以保障每个群众的需求,社工服务中心及其发展的志愿者主动承担起了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群众的任务,有效延伸了社区治理的触角。”舞阳坝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伟说。
恩施市小棉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积极对接行业部门,做优差异化服务,用活社区资源,构建起“检察 社区志愿者”多元化帮教体系、“女警 社工 社区工作者”婚姻家庭调解体系、“学校 家庭 社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体系,写好多元共治“融”文章。同时,广泛吸纳志愿者,组建了10支志愿服务队,开展了百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及公益活动,建立“一户一档”,走访慰问2000余户,直接服务8000余人,补齐了社区“两委”干部数量有限的短板。
发展瓶颈如何破?去年4月,舞阳坝街道办8个社区共同出资成立恩施市舞之阳商贸有限公司,并制定“135”发展规划,即1年打基础,3年见成效,5年树标杆。
一年来,“舞之阳”在树品牌、强实力、拓市场方面已打牢了基础。一方面,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以中共鄂西特委旧址为核心,推动文旅、农旅、体旅、教旅深度融合。今年,恩施州首个红色教育研学基地——中共鄂西特委旧址红色研学基地正式营业。另一方面,专业化、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唤醒了各社区闲置资产。
截至目前,该公司通过打造美食广场、运营智慧停车场和合作经营等形式,成功盘活闲置资产8处,实现经营收入60余万元,预计年底收入可达150万元。
资金不足怎么办?“及时雨”来灌溉。舞阳坝街道办“及时雨”社区治理基金成立于2023年4月,由舞阳坝街道办与恩施市慈善总会联合设立,旨在动员社区资源、服务社区民生、参与社区治理、助推社区发展。“及时雨”基金以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和社会捐赠为主要来源,以帮扶弱势群体、资助公益项目、提质社区服务为主要用途,推动破解社区治理资金不足、保障不够难题。
“通过走访辖区商户,链接爱心企业,开发公益慈善资源,动员企业法人、社会组织、爱心人士自愿捐款,‘及时雨’基金首批筹得220万元。舞之阳集体经营公司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集体经营收入的30%也汇入社区基金。同时,我们还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等公益活动,将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募集资金的60%注入社区治理基金账户。”刘伟介绍。
“及时雨”基金成立以来,已累计为社区配备义警巡逻车1辆,实施庭院改造项目1个,资助优秀学子4名,开展社区服务8次,受益居民达1000余人次,有效推动社区基层治理和服务高质量发展。
居发展格局之重
40年,舞阳坝街道办走过了区域的合与分,也回答了“变”与“不变”的时代命题。
“变”的是发展聚焦,由大踏步建设转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管理精细化;“不变”的是初心,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
时间拨回上世纪80年代,舞阳坝供销社门庭若市,五金店、杂货店沿街排列,红旗理发店、东风摄影馆引领州城潮流时尚。这里也是众多行政单位驻扎地,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在这里兴起,此时,恩施政治、文化、商贸中心的地位已然树立,舞阳坝从成立起就扛起了“龙头”。
“舞阳坝街道办应担起首善之责,大力弘扬‘永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各项工作谋在前面、干在前列,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今年“七一”,舞阳坝街道办党工委书记聂忠荣为党员干部讲授党课时道出了首善担当。
多年来,舞阳坝街道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助力经济发展——守护商贸中心地位,完善九立方、正中时代广场、美美百货等经济服务功能,夯实商贸街区经济;“千方百计”促消费,搞活“小店经济”;借旅游复苏之力,培育新型消费,以恩施不夜城、女儿城为中心,优化布局餐饮、娱乐、旅游等多种新兴业态;举办舞阳购物节,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赛事,汇聚人气,为发展增添新动能。
关注医疗教育——打造区域教育医疗高地,持之以恒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优先解决教育发展有关问题,辖区23所大、中、小、幼院校不断放大优势效应;依托辖区两所综合性三甲医院,恩施州中心医院和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打造“医社联合”,发展“医养融合”;推动大健康产业,引进北京健康医疗企业,广泛布局社区护理站,织密“人民健康”之网。
优化城市面貌——建设现代化城市,大力推动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140个,群众居住环境发生质的转变;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内外兼修,10余条主次干道面貌大改善;“两违”整治重拳发力,腾出发展空间和民生空间;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健身广场,宜居宜游成色更足。
秉历史文化之脉
去土家女儿城,看一场《赶场相亲——女儿会》实景表演,沉浸式感受土家儿女的率真与奔放;漫步穿行风雨桥,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体验民族文化与建筑艺术的融合;触摸五峰山连珠塔的厚重石墙,倾听百年沧桑巨变;走进中共鄂西特委旧址,感悟烽火岁月里的红色历史……
在舞阳坝,能感受到恩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能触摸到这座城市的脉搏。这里是文化产业的聚集地,是文化守正创新、赓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你们展柜上的西兰卡普包包好漂亮,可以购买吗?”在舞阳坝街道办新时代文明所,时常有市民被实践所民族文化体验区内琳琅满目的西兰卡普产品吸引。
舞阳坝街道办将西兰卡普文化和产品搬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社区,多角度、全方位推动民族文化可触可感。同时,联合学校开展青少年民族文化体验活动,在高校成立民族舞团等艺术团,支持社区文艺队建设,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让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女儿会公园、土家女儿城、硒茶小镇、“不夜城”……舞阳坝浸润于浓郁的民族文化中。
位于五峰山社区的西兰卡普见习基地,手提包、披肩、手机套……西兰卡普编制的服饰、配饰演绎独特的民族潮流文化,前来学习体验的人都惊叹于土家织锦与现代时尚的创新融合。土家织锦传承人谭艳华、谭艳宾在这里推动着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统工艺的现代应用。
在中共鄂西特委旧址,红色文化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参与感、互动性强的研学基地,设置忆苦思甜体验、革命战争场景模拟等沉浸式研学,开发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红色文化被赋予时代新活力。
岁月更迭流转,城市日新月异,历史文脉深植于此,绵延不息。
绽民族团结之花
今年“五一”,舞阳坝街道办土桥广场热闹非凡,每天一场群众文艺汇演,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与群众的欢快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舞阳坝街道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盯各族群众民生需求和精神需求,不断丰富服务供给、搭建多元载体、创优融合环境,夯实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大家亲手包的汤圆煮好了,快来尝尝!”今年元宵节,官坡社区欢声笑语,猜灯谜、扎灯笼、吃汤圆,居民其乐融融共度元宵。每逢传统佳节,社区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舞阳坝街道办以官坡社区为样板,一社区一方案,全面开展“同心社区”特色创建工作。其中,桂花园社区充分发挥湖北民族大学、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引领作用,大力推动校社融合、共联共建,形成了“一道民族文化墙、一个民族文化传承阵地、一支志愿服务队、一个多元服务阵地、一条科普示范路”的文化圈,获评2021年度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舞阳坝街道办坚持党建引领带动民族团结,依托社区大党委,充分利用辖区内单位资源,调动3000名下沉党员干部,按照“居民下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流程,激发党员责任意识、奉献热情和服务能力;成立10支街道志愿服务队、48支社区志愿服务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爱而行。
同时,强化阵地建设,标准化新建改建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便民服务、理论宣讲、文化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建立红色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硒都蜂巢等,将服务延伸“最后一米”,各族群众多样化、品质化生活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街道办作为基层治理的资源统筹者,制度落实者和机制探索者,舞阳坝街道办干部群众在发展征程中一棒接着一棒,跑出加速度,以代代相传的热忱和勇毅,答好基层治理必答题,铺就群众幸福路,为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贡献舞阳力量。”回望40年,展望未来路,舞阳坝街道办党工委书记聂忠荣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