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艺馨 通讯员唐尧)“将‘爱心芭蕉’志愿服务队升级为‘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组织医院、教育等42个机关单位的600余名志愿者,成立8支‘多彩石榴’小分队,主动认领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月26日,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抓手,打造“石榴籽”志愿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文化惠民下乡、茶叶技术培训等志愿服务,深受各族群众欢迎。
近年来,恩施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工作要求,抓住民族工作主线,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恩施样板。
坚定政治站位,构建新格局。成立市、乡、村三级书记任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考核体系和综合督查内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级各部门联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创共享”的新格局。采取专业化组建宣讲队伍、多样化进行选题备课、精准化开展宣传教育等措施,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抓好社会教育。目前,该市已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报告会2场、专题辅导22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学校“新春第一课”“开学第一课”,覆盖师生9万余名。
坚持示范引领,拓展新领域。以进机关、进企业等“七进”为载体创建示范单位,定期开展互观互检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截至目前,该市已有国家命名示范单位3个、省命名示范单位12个、州命名示范单位20个。在中小学全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设《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民族政策常识》等专题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举办“祖国在我心中”“民族团结知识竞猜”等活动;设置宣传栏276处,文化墙、文化长廊108处。施州民族小学和硒都民族小学被命名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按照“东进、西延、南拓、北展”布局,着力打造4条示范廊带,沿廊带周边打造特色亮点,形成一线串珠式示范群体。
突出融的导向,提升新质效。在火车站、飞机场、社区广场等醒目位置树立民族团结进步永久性标语,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利用百姓大舞台、百姓大课堂等,宣讲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知识;运用微视频、微电影、快闪等新媒体,讲述恩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引导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